在彩印编织袋的实际应用中,布面凹凸不平是极为常见且令企业和客户困扰的问题,其不仅影响产品外观美观度,还可能对装载、运输等使用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很多塑编企业虽致力于打造平整的布面,但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这一问题的根源,正如行业内普遍认知的那样,核心在于经丝和纬丝的张力不均。不过,张力不均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同时彩印编织袋的价格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彩印编织袋布面凹凸不平的具体原因
(一)经丝张力相关因素
经丝作为编织布的纵向骨架,其张力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布面纵向的平整程度。在生产过程中,经丝张力不均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经丝原料质量差异:若用于制作经丝的扁丝在生产过程中,原料配比不均匀、熔融指数不稳定,会导致扁丝的厚度、强度存在差异。在编织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经丝所承受的张力不同,厚度较薄、强度较低的经丝易被拉得更紧,而厚度较厚、强度较高的经丝则相对松弛,进而使布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部分区域还可能因经丝受力不均产生泡泡纱。
经丝架张力调节不当:经丝架是支撑和释放经丝的关键设备,其张力调节装置若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经丝的张力。一方面,若张力调节弹簧老化、弹性减弱,无法根据经丝的释放速度及时调整张力,会导致经丝张力忽大忽小;另一方面,经丝在经丝架上的排列不均匀,部分经丝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也会造成经丝张力差异,使得编织出的布面有的地方经丝松弛出现套叠,有的地方经丝紧绷。
经丝导丝部件异常:经丝在从经丝架到编织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导丝辊、导丝孔等导丝部件。若导丝辊表面磨损不均、出现划痕或凹陷,会导致经丝在通过时受力不一致;导丝孔的大小不合适或内壁不光滑,会增加经丝与导丝孔之间的摩擦,且不同经丝所受摩擦阻力不同,这些都会破坏经丝张力的稳定性,*终反映在布面上呈现凹凸不平。
(二)纬丝张力相关因素
纬丝作为编织布的横向结构,其张力情况对布面横向平整性至关重要,同样存在多种因素导致纬丝张力不均:
纬丝送丝机构故障:纬丝送丝机构负责将纬丝准确、稳定地输送到编织机的编织区域。当送丝机构中的齿轮磨损、传动皮带松动或打滑时,会导致送丝速度不稳定,时而快时而慢。送丝速度过快时,纬丝所受张力较小,编织时易出现松弛;送丝速度过慢时,纬丝张力过大,会被过度拉伸,从而使布面横向出现松紧不一的情况,造成凹凸不平。
纬丝张力控制器失效:纬丝张力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测和调节纬丝的张力,确保纬丝在编织过程中张力恒定。若张力控制器的传感器出现故障,无法准确检测纬丝张力,或者控制器的调节模块失灵,不能根据检测到的张力信号及时调整张力大小,会导致纬丝张力持续波动。这种波动会使编织出的布面横向出现明显的凹凸起伏,影响整体平整度。
纬丝自身质量问题:与经丝类似,纬丝若存在厚度不均、强度差异等质量问题,在承受相同张力时,不同部位的拉伸程度不同。厚度较薄的纬丝段在张力作用下易被拉长,导致该区域布面紧绷;厚度较厚的纬丝段则拉伸量较小,布面相对松弛,进而形成凹凸不平的布面。此外,纬丝若存在折叠、扭转等情况,在编织过程中无法顺利展开,也会在布面上形成凸起或褶皱。
(三)设备与操作方面因素
除了经纬丝自身张力相关因素外,编织设备的整体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也会对布面平整度产生重要影响:
编织机设备精度不足:编织机的主轴转速不稳定、机架振动过大、编织针磨损或安装位置偏差等,都会影响编织过程的稳定性。主轴转速不稳定会导致经纬丝交织速度不一致,机架振动过大会使经纬丝在交织过程中受力偏移,编织针的问题则会导致经纬丝交织位置不准确,这些因素都会破坏经纬丝张力的均衡性,使布面出现凹凸不平、经纬间隙不均等问题。
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若操作人员在开机前未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未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或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经纬丝张力、送丝速度等参数;或者在处理经丝、纬丝断头时操作不当,导致经纬丝张力发生突变,都会造成布面凹凸不平。例如,在接断头时,若新接的经丝或纬丝张力与原有丝线张力不一致,就会在接头处形成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二、改善彩印编织袋布面平整度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导致彩印编织袋布面凹凸不平的原因,可采取以下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尽可能提高布面平整度,满足客户需求:
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在采购制作经纬丝的原料时,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熔融指数、密度等指标符合生产要求。在扁丝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定期检测扁丝的厚度、强度、伸长率等参数,保证扁丝质量均匀一致,从源头减少因原料和扁丝质量问题导致的经纬丝张力不均。
优化设备调节与维护
对于经丝架,定期检查张力调节弹簧的弹性,及时更换老化的弹簧;合理排列经丝,减少经丝之间的摩擦,确保经丝张力稳定。同时,定期清洁经丝架上的导丝部件,去除污垢和杂质,保证经丝顺利通过。
针对纬丝送丝机构,定期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传动皮带的松紧度,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齿轮和松动的皮带,确保送丝速度稳定。定期校准纬丝张力控制器,保证其传感器和调节模块工作正常,准确控制纬丝张力。
加强对编织机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主轴的转速稳定性、机架的振动情况以及编织针的磨损和安装位置,及时调整和维修存在问题的部件,确保编织机设备精度符合生产要求。
规范操作人员操作: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各项参数的调节方法。在生产前,要求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开机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指导操作人员根据生产情况实时监测布面质量,及时调整经纬丝张力、送丝速度等参数。当出现经丝或纬丝断头时,规范接头操作,确保新接丝线的张力与原有丝线一致,减少因操作不当对布面平整度的影响。
三、彩印编织袋价格参考
彩印编织袋的价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规格、质量和订单量的彩印编织袋,价格差异较大,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及大致价格范围参考:
规格尺寸:彩印编织袋的规格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规格越大、厚度越厚的编织袋,所需原料越多,生产工艺难度也相对较大,价格通常越高。例如,常见的 50×80cm、厚度为 8 丝的彩印编织袋,单价可能在 1.5-2.5 元之间;而 80×120cm、厚度为 12 丝的彩印编织袋,单价可能在 3-5 元左右。
原料质量:如前所述,原料质量直接影响编织袋的质量和性能。使用高质量原料生产的彩印编织袋,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印刷效果佳等优点,价格也会相应较高。采用普通原料生产的彩印编织袋,价格相对较低。例如,使用全新 PP 原料生产的彩印编织袋,比使用回收 PP 原料生产的同类编织袋单价可能高出 0.3-0.8 元。
印刷要求:彩印编织袋的印刷图案复杂度、颜色数量以及印刷质量要求不同,印刷成本也会有所差异。印刷图案越复杂、颜色数量越多、印刷精度要求越高,所需的印刷设备和油墨成本越高,编织袋的价格也会随之增加。例如,简单单色印刷的彩印编织袋,单价可能比多色复杂图案印刷的编织袋低 0.2-0.5 元。
订单数量:订单数量对彩印编织袋的价格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订单数量越多,生产厂家可以通过批量采购原料、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给予客户更优惠的价格。小批量订单(如几百个)的单价可能比大批量订单(如几万个)的单价高出 0.5-1 元甚至更多。
市场供需情况:市场供需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彩印编织袋的价格。当市场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时,彩印编织袋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反之,当市场需求疲软、供应过剩时,价格可能会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价格仅为大致参考范围,实际价格会因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在采购彩印编织袋时,建议与生产厂家进行充分沟通,明确自身需求,获取准确的报价。同时,不要仅仅关注价格,还应综合考虑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